污泥干化專用干燥機技術介紹
^上^早將熱干燥技術用于污泥處理的是英國的Bradford公司。1910年,該公司^開發了轉窯式污泥干化機并將其應用于污泥干化實踐,進入80年代末期,污泥干化技術逐漸為人們所重視,污泥干燥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促進了污泥處理處置手段的改變,這種改變主要體現在:污泥填埋處置前,要將污泥進行干燥處理;污泥焚燒處置比例得到了較大提高;干污泥產品作為土地回用的肥源出售,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等。如今,污泥干化處理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包括發展^家環境工程界的重視。
在我國,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國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行業得到迅速發展,城市污泥的產量與日俱增,污泥的處置和開發利用問題日益為人們所關注。污泥的干化處理,使污泥農用、作為燃料使用、焚燒乃至為減少填埋場地等處理方法成為可能。污泥干燥技術的完善與革新,直接推動了污泥處置手段的發展,拓展了污泥處置手段的選擇范圍,使之在安全性、可靠性、可持續性等方面得到越來越可靠的保證。
常州市錢江干燥設備工程有限公司采用的SJG系列雙軸空心槳葉攪拌干燥機是一種間接加熱、低速攪拌型干燥設備,采用飽和蒸汽、熱水或導熱油作加熱介質,使用冷卻介質時,可用于產品的冷卻。
該型設備經重新設計應用于污泥干化領域,屬于目前^上污泥干化領域里三大主流設備技術之一。SJG系列污泥干燥機由互相嚙合的二到四根槳葉軸、帶有夾套的W形殼體、機座以及傳動部分組成,污泥的整個干燥過程在封閉狀態下進行,有機揮發氣體及異味氣體在密閉氛圍下送至尾氣處理裝置,避免環境污染。
污泥專用干燥機是一種間接加熱低速攪拌型干燥機。設備內部有兩根或者四根空心轉動軸,空心軸上密集并聯排列著扇面楔形中空葉片,結構設計特殊巧妙。軸體相對轉動,利用角速度相同而線速度不同的原理和結構巧妙地達到了軸體上污泥的自清理作用,^大限度地防止了污泥干化過程中的“抱軸”現象。以^快速度使得污泥在干化過程中迅速沖過“膠粘化相區域”。同時巧妙的結構使得污泥在干化過程中達到了雙向剪切狀態。被干燥的污泥由螺旋送料機定量地連續送入干燥機的加料口,污泥進入器身后,通過槳葉的轉動使污泥翻轉、攪拌,不斷更新加熱介面,與器身和槳葉接觸,被充分加熱,使污泥所含的表面水分蒸發。同時,污泥隨槳葉軸的旋轉成螺旋軌跡向出料口方向輸送,在輸送中繼續攪拌,使污泥中滲出的水分繼續蒸發。^后,干燥均勻的合格產品由出料口排出。采用夾套式殼體結構,使得污泥在機器內部各個界面均勻受熱,軸體轉動,污泥在設備內不段翻騰,受熱面不斷翻新。從而大大提高了設備的蒸法效率,既達到了污泥干化的目的,又實現了整套裝置的低成本運行。
工藝技術規格
1、污泥來源:市政污泥 工廠污泥
2、全干化:來泥含水率80-85%(濕基) 干化后含水率10%(濕基)
3、半干化:來泥含水率80-85%(濕基) 干化后含水率40%(濕基)
設備特點
1、節能化:節能化是本設備的^大優點,節能降耗保證成套設備的低成本運行;
2、集約化:單臺機器日處理可以達到100噸污泥,使得成套設備達到了集約化;
3、環保化:系統設備全部密封運行,無粉塵及氣味外泄。成套設備為負壓運行,現場干凈衛生, 環保性能良好;
4、智能化:系統設備全部采用智能檢測,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兩條線,更利于生產現場的穩定化作業;
5、簡單化:由于設備結構的巧妙和化整為零的思路,有利于設備的檢修和維護,既降低了生產工人的勞動強度也降低了對使用現場維修設備的更高級的要求,更適合于發展中地區的使用和生產實踐的需求。
設備處理能力
濕泥處理量規格:10噸/日,20噸/日,30~35噸/日,50~60噸/日,80噸/日,100~120 噸/日
安裝結構示意圖
技術規格
|
項目/ 型號
|
KJG3
|
KJG9
|
KJG13
|
KJG18
|
KJG29
|
KJG41
|
KJG52
|
KJG68
|
KJG81
|
KJG95
|
KJG110
|
|
傳熱面積(m2)
|
3
|
9
|
13
|
18
|
29
|
41
|
52
|
68
|
81
|
95
|
110
|
|
有效容積(m3)
|
0.06
|
0.32
|
0.59
|
1.09
|
1.85
|
2.8
|
3.96
|
5.21
|
6.43
|
8.07
|
9.46
|
|
轉速范圍(rmp)
|
15-30
|
10-25
|
10-25
|
10-20
|
10-20
|
10-20
|
10-20
|
10-20
|
5-15
|
5-15
|
5-10
|
|
功率(kw)
|
2.2
|
4
|
5.5
|
7.5
|
11
|
15
|
30
|
45
|
55
|
75
|
95
|
|
器體寬A(mm)
|
306
|
584
|
762
|
940
|
1118
|
1296
|
1476
|
1652
|
1828
|
2032
|
2210
|
|
總寬B(mm)
|
736
|
841
|
1066
|
1320
|
1474
|
1676
|
1854
|
2134
|
1186
|
2438
|
2668
|
|
器體寬C(mm)
|
1956
|
2820
|
3048
|
3328
|
4114
|
4724
|
5258
|
5842
|
6020
|
6124
|
6122
|
|
總長D(mm)
|
2972
|
4876
|
5486
|
5918
|
6808
|
7570
|
8306
|
9296
|
9678
|
9704
|
9880
|
|
進出料距E(mm)
|
1752
|
2540
|
2768
|
3048
|
3810
|
4420
|
4954
|
5384
|
5562
|
5664
|
5664
|
|
中心高F(mm)
|
380
|
380
|
534
|
610
|
762
|
915
|
1066
|
1220
|
1220
|
1220
|
1220
|
|
總高H(mm)
|
762
|
838
|
1092
|
1270
|
1524
|
1778
|
2032
|
2362
|
2464
|
2566
|
2668
|
|
進汽口N(寸)
|
3/4
|
3/4
|
1
|
1
|
1
|
1
|
11/2
|
11/2
|
11/2
|
11/2
|
2
|
|
出水口O(寸)
|
3/4
|
3/4
|
1
|
1
|
1
|
1
|
11/2
|
11/2
|
11/2
|
11/2
|
2
|